当中国不再韬光养晦;
美国世纪又即将终结;
从南海到黑海;
从中东到印太;
世界大战阴霾隐约若现;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大国政治悲剧是否终究难以回避。
2021年5月《经济学人》指出:
台湾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
面对全球格局凛冬将至,该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在危机一触即发的时刻
最深沉的历史反思
人类究竟将重蹈覆辙
还是理性回避战争之路
当前国际政治的情势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2021年五月出版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封面标题就是“地表最危险之地”(意指台湾),并且标明了美国与中国的对峙。
在这样的国际情境下,以下的问题很自然的浮现:中国与俄国正在形成反西方同盟吗?中国或中俄同盟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了新冷战吗?中国与美国在各方面所呈现的是冲突为主吗?武装对峙存在吗?武装对峙会升高到冲突吗?更重要的是,从阿富汗、叙利亚、乌克兰、南海,乃至台湾海峡,当前硝烟四起的大国竞合与对峙,到底会将世界带向何方?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愈来愈近了?在危机一触即发的时刻,最深沉的历史反思,人类究竟将重蹈覆辙?还是理性回避战争之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要避免再次爆发如二十世纪上半叶连续两次疯狂杀戮之世界大战,唯有认真面对和理解战争爆发的因由,才有可能获得启发和教训,否则两次世界大战就不只是历史,而是即将到来的事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已有七十余年之际,尽管关于战争爆发之来龙去脉已有无以数计之研究成果乃至定见,但正如众所周知,由于诠释角度、政治立场与受到主流价值影响所致,某种偏见(或单单只是不同意见)在历史学家之间可谓相当普遍,这既使历史永远都有重新书写的空间,更有不断反复整理之必要。
面对人类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连续爆发彼此疯狂杀戮之世界大战,我们究竟该如何加以诠释并重新理解其因由?除了根据胜利者的正义以界定善恶两方,还有没有其他客观之切入角度?
在“西方(欧洲)中心”与“美国霸权秩序”之引导下,战争之起因与发展虽然惯常聚焦于欧洲历史本身,本书《疯狂的年代》作者蔡东杰教授仍尝试凭借站在“西方之外”的客观优势,以及近年来包括全球史在内新研究成果之鼓励,从“长战争”(the Long War)角度重新揭示此段历史,希望在既有论述窠臼之外,发掘出更具启发性之结论。
更有甚者,在金融海啸、地缘政治危机与中国崛起带来之结构性冲击下,就如同两次大战部分正是英国在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霸权衰落之后果,随著美国领导地位与世界秩序内涵备受质疑,透过重新理解这段历史,是否将有助于我们更能鉴往知来,掌握下一步世局之微妙脉动?
蔡东杰教授依照欧洲历史的发展耙梳了两条脉络,一条是长期的战争如何型塑国家,一条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所产生的影响。这两条脉络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二十世纪两次惨不堪言的世界大战,以及在其中所展现出的人类极限疯狂。
本书的分析框架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视角,超脱了传统的国际关系与民主道德论述,揭露了主权国家与现代政经体制的战争倾向,而提出了对当今世局的警示。如果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与现代政经制度会带来战争的狂热,而这两个因素现今持续存在,则“现代战争狂热综合症候群”就在我们的身边累积能量。如果霸权国无法维持其优势或以其权力成功地操作离岸平衡,则战争将一触即发。此种情况搭配上军事科技的飞跃发展,其毁灭力将无可想像。
蔡东杰教授在析论晚近的发展时,更引入了有关经济因素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产生的影响。首先,资本主义的出现对国际政治体系带来的冲击。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带来的是国际权力结构的改变,特别是“霸权的转移”。此外,全书点出了在资本主义体系下,三大全球经济危机(1873年的长萧条、1930年的大萧条、2008年的金融海啸)对国际体系的负面效应与冲击。
本书所涵盖的时间主要是从中世纪结束后的英法百年战争(1337至1453年)开始,历经三十年战争(1618至1648年)、法国大革命战争(1789至18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至1918年),以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结束。而描述的重心是这六百多年战争之“特殊现象及其演进源流,特别是其爆发与进行之有异于以往。”
蔡东杰教授一方面坚信“战争的确是世界各地人类历史中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则钻研战争背后“真的存在某种『普遍理由』吗?”还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两次大规模战争中的疯狂行径自古皆然?”
上述的长历史分析框架,其实是采用了国际竞争与国内制度这两个变项来解释战争的产生与狂热,因此基本上是结构性的理论。目的是“提醒大家深切地关注眼下正处于另一个重大结构变迁阶段的环境。”
书中以二战时几近屠城式的大轰炸起头,给了读者最强的震撼;在书的结尾又将此一疯狂的战争逻辑连续到当今,足资世人(尤其是正在尝受新冷战初始滋味的台湾)大大地警惕。本书用历史让人深切地感觉到战争就在身边。
蔡东杰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酷喜读史,长期聚焦于破除因各种中心观所致之视野偏狭,迄今著作甚丰,除十余册关于外交史与东亚研究学术专书、与上百篇文章散见各主要学术期刊外,近年来并致力以深入浅出文笔,在历史、论述与群众间搭构理性之对话桥梁,普获好评肯定。
目录
推荐序 以古鉴今──今日还是疯狂年代 吴玉山
推荐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疯狂年代的冷静思维 邓中坚
从柏林到东京:最后一幕? From Berlin to Tokyo: the Last Scene?
大轰炸及其思考
最后一波疯狂∕超越理性底线的冲突
西西弗斯幻影
二战的反思∕战争之后的战争∕写作本书之目的
两百年战争 The Two Hundred Years’ War
黑暗时代及其阴影
民族迁徙与罗马秩序解体∕中世纪与新欧洲∕新一波战争浪潮的酝酿
三十年战争
新世界与世界大战∕王权兴起与政教分离∕三十年战争之历史意义与影响
路易十四战争
后教会时代的欧洲新均势∕法兰西霸权大战略∕法荷战争与反法同盟成形∕从大同盟战争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北欧边缘化与俄罗斯欧洲化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欧洲新政治中的王位继承问题∕七年战争与外交革命∕英国崛起与近代欧洲均势之浮现
法国大革命战争
革命之源起与爆发∕从呼喊自由到以皇帝之名∕从中世纪走进现代
长战争之遗产 Legacy of the Long War
主权与民族主义
长战争下的欧洲国家突变∕民族与国家之拟人有机化∕双重枷锁下的国际关系
外交与虚伪之和平框架
十四至十六世纪:外交之建立与衰微∕西发里亚和平框架之尝试∕维也纳和平之现实与虚构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战争与现代资本主义源起∕军事技术革新与政经纠葛∕投机性金融危机
新帝国主义全球化
全球化与“世界”之质变∕经济作为新的战争动机∕演化论、进步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
近代欧洲民主之曲折发展∕初期民主发展之有限性现实∕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与革命浪潮
毫不意外的意外 An Un-unexpected Accident
不和平的维也纳和平
现代战争狂热综合症候群∕大国体系重组与欧洲的分化∕断层带中的民族统一战争
东方火药库
新断层带浮现:鄂图曼衰落与俄国崛起∕克里米亚战争作为历史转捩点∕近东危机及其浮现∕俾斯麦体系的努力
十字路口的抉择
1860年代及其打造的世界∕世界政策与英德竞赛∕殖民协商与海牙会议
战场僵局
危机酝酿与战争前奏∕痉挛性冲突升级与大战爆发∕西线无战事
冲突全面升级 Irrepressible Conflict Escalation
失败的和平尝试
重新思考英国之角色地位∕美国参战原因及其政策目标∕国际联盟之理想与现实
新战争
世界大战与人类历史转折∕新的战争路线图∕新世界与新结构
金融危机
胜利者的正义∕黑色星期二及其扩散∕经济危机之政治效应
两个抑或一个
巴黎和会及其后之和平努力∕战争之全球化及其发展∕另一场三十年战争
极限疯狂之降临 The Coming of Ultra-manias
再度迈向战争
反战浪潮下的战争∕总体战:新的方程序∕英国与日本之难题与抉择
无条件投降
德国的战争之路∕大战全面爆发∕美国参战及其影响
残局与新开场
欧洲时代画上终点∕战时和会中的各种思考∕美国对战后世界秩序之安排
历史借镜:现在与未来 The Lessons: Now and Then
历史的度量方法
狭隘的普遍史及其视野∕冷战意义之重估
新时代的阴影
美利坚和平及其不足∕后美国时代何去何从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