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专栏,结集了!
十年来,最让人流口水的一本书
跟着舒国治游台北、吃小吃!
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里人的佳良; 事实上台北之好,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最密切,人对于别人的需要,亦最了解; 甚至可以说,台北是人情最温热,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别人的体贴之城。 若有一个年轻人,不想再忍受上班,决心每天烘三百个葱花面包,下午三点出炉,六点便全数卖完。 再如主妇每日中午将精心调制的五十个便当拿到公园卖,半小时卖完回家,这皆是我所谓「理想的行业」,更别说对社会之贡献了。 ──<自序>
选买小吃亦有技术,谓「杂凑」也。 譬似买「秦家饼店」的干烙葱油饼,再去「鼎泰丰」外带它的「小菜」(即豆干丝、海带丝、粉丝、豆芽菜四味拌成),如此返家,一层层撕下油饼,就着这极富醋香滋味的小菜而吃,这便最好。 若是再有一碗浓郁香烈的牛肉汤,则不妨至汕头牛肉面摊买上一大袋牛肉汤。 这些皆是台北所制足以傲视世界的小东西,只是取用它须得稍费周章与些许巧思。 ──<东门市场卤肉饭>
清晨进店,菜包上桌,取小碟,倒白醋,再搁一小匙辣椒酱,算是配色,也增些许辣气,不加酱油,就这么蘸包子吃。 菜包之菜,青绿至极,一口咬下,见绿丝如韧,有人不禁会问:「是雪里蕻吗?」当然不是,是青江菜。 只是所有极绿之菜绞成细丝,皆很近雪里蕻之质也。 ──<康乐意包子>
林家的福州干面,拌面的汁是白汁,面相净雅,颇见品味。 桌上的黑醋,识者自会酌量调洒,不洒亦随意,在此店断没有贴一布告教你如何加醋调味那一套。 ──<林家干面>
如今,做汤汤水水蔬菜的店,不知怎的,少了。 莫非台湾抛却农家生活习尚真有这么快? ──<永乐布市对面「清粥小菜」>
此店的汤头,色较清亮,有椒香气,有姜冲气,亦有近似浅浅的沙茶的药香气; 简而言之,清鲜也。 亚热带地区或许最适宜这般口味,华南口味,而不是坊间那些我们习以为常、视为当然的、豆瓣酱风味的──牛肉面。 ──<汕头牛肉面>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市。 原籍浙江。 是六十年代熏陶于西洋与日本电影并同摇滚乐而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 与文学相较,影像与真实生活影响他更多。 七十年代原有意创作电影,但终只能步入写作,却成稿不多。 一九八三至1990,7年浪迹美国,居无定所,游经之州,凡44。 自此之后,旅行或说飘泊,开始如影随形,一九九七以<香港独游>获第一届华航旅行文学奖首奖,一九九八又以<遥远的公路>获长荣旅行文学奖首奖,二○○○年更以《理想的下午》一书深受瞩目,将旅行文学的迷人文体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旅行写作在台湾一时蔚为风潮。 在朋友间,以懂吃著称,本书为2005秋至2007春为《商业周刊》撰写小吃专栏之结集。
着有《门外汉的京都》、《台湾重游》、《流浪集》、《读金庸偶得》等书。
by carly
Copyright (2005-2023) 凯琳国际文化版权代理 CA-LINK INTERNATIONA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cons on home page are created by Freepik.